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巡礼之一:“纪挺法前”营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本台消息 据河南日报报道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反腐力度前所未有,特别是2015年,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来说,大事连连,特色鲜明。我省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强力推进,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了有力支持。自今日起,本报推出我省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巡礼系列报道,重点展示我省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特色和亮点。③10
□本报记者 惠婷本报通讯员王雨
盘点2015年河南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的查处通报情况,因为一顿饭、一次红白喜事、一些土特产等“小事”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并被点名道姓曝光的可不少。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这种执纪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这种执纪实践日益进入佳境。
用纪律管住大多数
2015年3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河南调研期间强调,要真正做到“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大多数。在今年1月14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王岐山作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
一年来,我省积极探索“纪挺法前”,牢牢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从严治党。
“贪腐分子都是从破纪开始,逐步发展到破法的。如果在其刚违纪时就能对他当头棒喝、立即叫停,我们许多同志就可能悬崖勒马,就不至于由‘好同志’逐步蜕变为‘问题同志’,甚至最终沦为‘阶下囚’。”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说。
据了解,我省践行“纪挺法前”,总结出破题“六部曲”:“咬耳朵”防范在先;“扯袖子”抓早抓小,及时约谈;敲警钟,组织处理;严执纪,及时立案审查;快移送,快进快出、快查快结,及时审理、尽早移交;重问责,实行“一案双查”。
前所未有的曝光频率和查处力度
新蔡县国土资源局练村镇国土资源所张勇收受施工单位给予的草鱼19条,价值1727元,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通报。新蔡县同期曝光违纪问题8起。
漯河市源汇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史国景驾驶公车接儿子放学,在全市通报曝光,并给予行政警告处分。漯河市同期曝光违纪问题5起。
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所长陈小涛违规为父亲操办十周年祭奠,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开封市同期曝光违纪问题9起……
这只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近期通报案例的冰山一角。从省纪委到各地市、县纪委对违纪问题曝光的密集程度前所未有。2015年,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812起,处理5070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3993人。
据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讲,去年省纪委分23次公开曝光典型问题103起,市县两级纪委共发通报1082期,通报问题2468起。同时,省纪委微信公众号“清风中原”几乎每期都有“反腐一线”栏目,对严重违纪、涉嫌违法行为重锤敲击,打虎拍蝇效果明显,广大群众拍手称赞。
从心生敬畏到制度约束
一位违规操办儿子婚礼的县领导被通报后反省,原本不当回事的小红包很可能变成“炸药包”;一名党员看到公款吃喝的同事被处分后惊出一身冷汗。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开始对纪律心生敬畏,掀起一场思想“冲击波”。
向发案单位宣读案件处分决定书和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建议书,以警示个人和单位,是我省执纪必严的“创新之举”。去年省纪委先后到38个地方和单位公开送达宣布,进行警示教育。
我省一些地方探索以制度落实“纪挺法前”。去年7月份,平顶山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的实施办法》,让纪律和规矩的效力得到充分释放。
在洛阳,纪委案件审理室工作人员在梳理重要问题线索时,会按照“纪挺法前”的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出台有效管用的制度确保“纪挺法前”,对于“小案”同样一丝不苟办理,对于苗头性的问题,更多采取谈话函询的模式,“纪挺法前”成为新常态。
基层群众反映,“纪挺法前”挽救了很多党员干部滑向深渊,也净化了政治生态,营造着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