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缓解出行难也催生诸多问题 将驶向何方

2021-01-06分类:新闻播报

 网约车缓解出行难也催生诸多问题 将驶向何方

本台消息 据河南日报报道新华社发

  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出租车改革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以下简称“网约车”)管理的话题再度成为热议焦点,交通运输部对这一问题的表态,也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两年,随着“滴滴”“神州”“易到”还有“Uber”等“网约车”队伍的不断壮大,在改变人们出行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网约车”的运营主体都是哪些,在河南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该如何规范?记者亲身体验“网约车”,并对多名司机、多家运营公司进行了调查采访。

  体验:轻松注册,私家车变身“网约车”

  近日,在扫描QQ群里传来的一个二维码之后,记者根据提示,用手机拍照上传了驾驶证、行车证、身份证和一张银行卡,仅用了几分钟,就完成了“滴滴专车”的注册。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收到短信提示注册成功。

  打开手机中软件,点击“出车”,一辆私家车无需经过任何改装,就变成了“网约车”。选择“抢单”或者“预约”模式,就能接到乘客的订单。车上没有计价器,乘客也不用支付现金,计费、支付都是通过手机软件完成,乘客还可以便捷地对司机进行评价。

  3月26日,实地体验了一天,记者发现,跑“网约车”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从早上8点开始跑到晚上8点,一共才接了7单,几乎都是短途的,全部收入只有不到100元。扣除汽油费,基本不赚钱,跟滴滴宣传的“月入上万”差得很远。

  在记者加入的两个“滴滴专车”司机微信群中,100多名司机都是私家车主,绝大多数都是业余兼职挣个零花钱,他们普遍抱怨收入低,一天跑下来收入不过100元。一名李姓司机说,“滴滴”“快的”在2014年刚推出的时候,订单多、补贴力度大,他专职跑“滴滴”一个月能收入一万多元,但现在加入的司机越来越多,“滴滴”拿走的分成也越来越高,导致情况差了很多。

  在郑州,“滴滴”的收费跟出租车基本持平,甚至还要便宜一点。记者查看详细的分成发现,乘客付的费用中,“滴滴”要扣除20%,每单还要再收取0.5元的安全管理费。2015年12月份后,每单还要再扣除1.77%的劳务公司管理费。也就是说,乘客付8元车费的话,司机仅能拿到5元多。

  但与出租车相比,“网约车”的价格调整更灵活。雨雪天和上下班高峰期,“网约车”订单明显增多,价格也会上浮。2015年11月24日、25日,郑州下起大雪,接连几天出行困难,不少乘客在下单呼叫时,直接说明加价10元、20元。而在上下班高峰期,“滴滴”通常会出台奖励补贴,激励司机多上路接单。

  最让“网约车”司机们担心的是,会被当做“非法营运”扣车。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比较低,但几乎每隔几天,司机群里就会接到通知,提醒不要去机场、高铁站、火车站附近,以防扣车。

  数字:一年时间,每天接单量突破2万

  跑了10多单后,记者发现,凭借着叫车方便、价格不贵、车况优良等特点,“网约车”已经拥有了大批忠实用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打车难的问题。

  家住郑州市金水区北环以北二十一世纪小区的李先生,已经习惯了“网约车”。“小区有点偏僻,打出租车不太方便,原来等30分钟是常有的事,现在我出家门时叫‘滴滴’,走到小区门口车都已经到了,很方便。”

  在郑东新区上班的董女士,经常为停车发愁,在开车被贴了多次罚单之后,开始尝试“网约车”。“叫车方便,价格也不贵,主要是车况好、服务好,跟坐出租车完全是两种感受。”董女士说,网约车已经成为她出门的主要选择。

  记者了解到,在智能手机上下载叫车软件,再绑定一张银行卡就可以随时、随地叫“网约车”。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网约车”平台有“滴滴”“神州”“易到”,还有洋品牌Uber。在河南,主要是“滴滴”和“神州”,并且两者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区。

  “滴滴专车”河南的一家合作企业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滴滴”从2014年底进入郑州,发展很快。扫描注册的车主达到10万,注册成功的接近7万,活跃用户在5000到1万之间,绝大部分司机都是兼职,专职的有3000人左右。截止到2015年底,每天的接单量突破2万。

  神州租车大中原区总经理赵慧军介绍,与“滴滴”不同,“神州”的车辆都是公司直营的,司机也是经过严格统一培训的,这种经营模式受政策的影响较小。目前,“神州”在河南仅进入郑州市场,运营车1000辆,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政策:“有形之手”是否该出手?

  伴随着“网约车”的兴起,争议始终不断。尤其是受到冲击较大的出租车行业,反应最为强烈。在郑州和洛阳,都曾出现过出租车围堵“网约车”发生争执的事件,全国多地的运管部门也曾以“涉嫌非法营运”对“网约车”进行查处。但究竟该如何对“网约车”进行规范管理,全国缺乏统一标准,地方交通运管部门希望国家能够在顶层设计上对此进行明确。

  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在2015年10月,对《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梳理后发现,在“网约车”是否应纳入政府管理体系,以及“网约车”的车辆性质、车辆标准、驾驶员条件及准入方式、价格管理、保险机制、非法营运的认定,都存在着很大争议。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对如何监管“网约车”一直争议不断,许多发达国家对“网约车”持完全禁止的态度。目前在中国,平台企业推出的“专车”、“快车”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属于运输服务的范畴,应该对其进行规范。交通运输部在制订改革方案时,并没有对其“一禁了之”,而是要通过立法让其获得合法身份,并通过设计可以操作的、可以执行的具体政策,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他表示,没有取得营运许可的人员和车辆对外提供客运服务,是不合法的。私家车要转化为“网约车”,需要通过一定程序转化为合规经营车辆。

  国内不少专家认为,“网约车”的出现,改善了服务质量、优化了运营结构、方便了人们出行,值得肯定。但出现的安全保障、责任认定、公平竞争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如何处理考量着政府的智慧和魄力。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河南90后女孩辞职搭车去结婚 用一年穿越中国

下一篇:郑州机场T1航站楼暂时停用 T2航站楼转场结束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371-65718518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