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见女儿朋友圈发状态打电话关心 随后被屏蔽
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分享生活状态、表达情感需求的平台,而这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平台,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使用微信,并关注子女的朋友圈。
不少年轻人觉得朋友圈里多了一双监视的眼睛,就将父母屏蔽了。
对此,父母觉得有些冤枉,他们本来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和子女的沟通交流,不料被嫌弃了。
[子女抱怨] 父母关注我的朋友圈,我感觉被监视了
11月1日,记者在102路公交车上遇到两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大三的学生。
“自从我妈会用微信后,只要有时间就会刷朋友圈,而我自然成了妈妈的重点关注对象,我的朋友圈不再是想发啥就发啥的地方了,所以,我果断将妈妈屏蔽了。”其中一位同学说。
另一位同学则表示,刚开始父母要加她微信时,她就有些抵触,但碍于父母说出口了,她还是同意了。“实习期间遇到烦心事发个动态,父母看到后立马评论,询问遇到啥事情了、受啥委屈了;发状态发得晚了,第二天也会被数落一顿。我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被父母监视了,真后悔加他们为好友。”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年轻人,发现不少正值青春期的子女比较介意父母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关注,大多不愿意加父母为好友,即使加了也会采取手段“拉黑”,以防自己的生活被监视。已经工作或成家立业的子女则对父母的行为表示理解。
“虽说我知道这是父母关心我们的一种方式,但毕竟有时候只是单纯地发泄发泄心情或吐吐槽,事后被追问反而不知道怎么解释。”市民马女士说,长辈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年轻人不一样,做子女的,只是不想他们因此有不必要的担心。
[父母心声] 只是想拉近彼此的距离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不少父母,他们表示,关注子女的微信朋友圈,并不是想监视子女的生活,只是想拉近与子女的距离。
市民秦女士的女儿小高在外地上学,秦女士刚开始使用微信是因为女儿说可以视频通话,她觉得挺方便的,后来也会关注女儿的朋友圈。
“有一次看女儿发动态,说要和同学去外地旅游,还有一张去武汉的高铁票,我便打电话让她们出门注意安全。这样几次之后,我明显觉得女儿有些不习惯、不耐烦,可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刷朋友圈再也看不到女儿更新的状态了,估计她把我屏蔽了。”秦女士说。
记者在采访中,多数父母坦言,和子女互加好友后,他们只是默默关注子女的朋友圈,并不想对子女刻意监管或提出意见。有时候看到子女更新了状态,他们打个电话只是一种关爱,但子女可能比较敏感。“我们也经历过学生时代,其实我们没有孩子想的那么古板,有了微信也只是想了解子女的想法,拉近和他们的关系,多些共同话题罢了。”市民张先生说。
[专家说]
双方对彼此
都应多一些尊重和认同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咨询了山城区红旗街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女士。
张女士表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尤其是男孩子还有一种“成人感”,他们已经有自己的生活逻辑和思维方式,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有自己的空间。而不少父母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应该管束。这就激化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时间长了,子女就会抗拒与父母交流。
“子女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很多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心情,因此,父母关注之后,会让他们产生私生活受到打扰甚至窥探的反感。”张女士说,其实,正是因为双方交流沟通不充分,才会引起父母对子女生活的好奇。“拉黑”或屏蔽这样的方式并不可取,子女和父母之间应该多一些尊重和认同,多一些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