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中学校长王保军:校长最发愁什么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郑州市第七中学校长王保军感慨良多,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教育正在向着有灵魂、有智慧的方向发展。
谈教育:要有灵魂、有智慧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兄弟省份的学校、同行络绎不绝地到河南,尤其是到郑州来学习。这是王保军从事基础教育20多年来最直接的感受。
他认为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郑州这几年逐渐朝着“有灵魂”的教育、“有智慧”的教育方向不断努力,关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内涵式发展。比如,他所在的郑州七中,在转型中确立了本土教育、民族教育、国际教育三大板块。其中,民族教育已让郑州七中在教育部树立了品牌。此外,学校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走向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世界级大学。
说家长:关心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王保军说自己能感受到现在家长最关心的已不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是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今年9月份,国家就明确提出,今后学校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就是关注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系列的核心改革也随之被探讨,这对于家长和学生就是福音。
2018年河南省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新的高考模式保护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这才是我们今后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初中升高中的体制改革也会随之开展。
讲人才:办好学校,关键在老师
王保军说,谢伏瞻书记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完善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多元化的机制,这个对老师们来说是一种福音。
他说,我们校长现在最发愁的就是怎样办好一所学校,但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要靠教师,也就是说学校在办学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有优秀的人才加盟教育行业,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个共识。
一次,王保军在广州开会时,广州的市长把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背了下来,并将“少年强则中国强”演绎成“少年强,则要教师强”。
对此,他深以为然。王保军说有了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才会让更多优秀的人才选择教育,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出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