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管住污水直排 将导入生态水
5月13日上午,省环境保护厅发布的“河南省2015年第一季度省辖市城市河流水质情况通报”中显示,省辖市共计60条河流中,开封黄汴河水质排名第10位,属Ⅲ类水质。黄汴河的脏臭现状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是否可以根治,有无治理进程的时间表?大河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黄汴河沿岸及环保部门进行了探访。
环保释疑
环保部门回应五大疑问
为什么市民的感受与省环保厅发布的水质通报结果之间的反差如此之大?就市民近期提出的五个主要疑问,开封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一一做出回应。
[疑问一]排名前十,水质为何还这么差?
[回应]这与监测点位有直接关系
“黄汴河的监测点位是在上游孙李唐桥附近,因为这条河的界线不明显,所以市民感受到黄汴河的脏臭是在城区大梁路附近南北走向河中游处,算是护城河的区域内。”开封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长江辉表示,在省环保厅每个季度的监测中,两次由当地采样后送达省厅,一次由省级环保部门直接来开封采样。“采样点位是固定的,采样时间由全省统一规定,在每月10号之前所有市都要采样监测完毕。”
“黄汴河孙李唐断面是一个设置多年的监测断面,有连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下游监测点位为黄汴河下游的羊市桥附近。”江辉称,监测断面的设置不仅反映出水质如何,还要将这条河流的整体水平均值反映出来。在省环保厅公布的60条河水质通报中,显示开封东护城河的水质非常差,为劣V类,排在后10名中。“老百姓感受最深的黄汴河水质差,应该就是羊市桥断面监测到的劣V类水质,是黄汴河和东护城河两条河相交后监测到的水质。”
[疑问二]黄汴河的脏臭是由工业、企业污染造成的吗?
[回应]现在已经没有工业污染水往黄汴河里排放
[疑问三]造成黄汴河多年脏臭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回应]1.雨污合流,污水和雨水的独立管网建设不完善
据江辉了解,城市管网中“雨污不分”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是城市建设的一个“欠账”,也直接造成了如今黄汴河的依然脏臭。
按规定,一个城市应该建设有独立的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通过市政泵站导入至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下雨时雨水应流入相应雨水管网,初期地表雨水通过道路上的箅状窨井流入雨水管网——按照国家的严格规定,携带地表泥污脏物的初期雨水也应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期雨水可以进入河道,通过防汛河道向外导出。
“但在很多城市,这种独立管网是并不完善的。包括开封在内,现在的状态还是‘雨污合流制’。”江辉介绍,合流会出现的问题就是,不下雨时管网会处于“憋忍”或“强制抽水”至污水处理厂的状态,但当下雨时,会出现污水随雨水一起进入河道的情况——这就是雨污不分造成的截污后,污水还会进入河道的原因。
2.一些市民乱抛乱排的不良行为
一些市民向河道内乱抛乱排的不良行为,也是造成黄汴河脏臭的原因。
“黄汴河河水中漂浮着的黑褐色不明物体为河底上浮底泥。”江辉说。
早先的城市发展确实让黄汴河成为了一条纳污沟,当年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健全,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城市的环境管理意识不够强,出现过两边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黄汴河的水就变得很臭很脏。”但是,2013年年底左右,市区已经基本完成护城河周边的截污工作。市民反映的“黄汴河脏臭是由于附近居民区生活污水”的问题已不存在,这些生活污水会进入市政管网然后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