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回河南啦!三次“回家”都到了这个地方,它为啥恁吸引人→

2021-01-06分类:新闻播报

本台消息 据大河报报道他曾公开表示:我为河南人民自豪,因为我是“家里人”!带着对河南发展的期待、带着对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阔别多年之后,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家”啦!中原第一站,他选在了洛阳,先后考察了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总理第三次来中信重工,讲话中多次提“创新”

在员工面前,李克强总理说:希望你们的工人创客群、科研人员创客群,以及向社会招募的创客群,通过“互联网+”发展起来,把我们的品牌、把中国的装备通过你们走向世界。 

李克强总理在进入车间后的第一个车床机位上停留了许久。在这台名称为“DVT1000”的数控立式车床前,中信重工首席员工王建刚有幸和总理进行了交流。

直到接受记者采访,王建刚激动的心情依旧没有平复,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总理和蔼可亲,今天和我握了两次手。”

采访中,王建刚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见到李克强。2009年,当他还在中信重工重装厂数控一车间工作时,就有幸见到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但那次他只是“远远地看,并没有交流”。作为一名已在中信重工工作了22年的老员工,从2011年起,王建刚一直被中信重工聘为公司的“首席员工”。而此次,作为“首席员工”的代表,王建刚有幸受到了总理的接见。

“首席员工”制度是中信重工自2006年起在公司实行的一项旨在增强员工技能与素质的一项制度,并坚持评选至今。

王建刚告诉记者,在交流中,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告诉总理,自“首席员工”及“大工匠”等荣誉称号开始评选后,公司对这两项人才工程给予了资金、场地、课题、人员等方面的保障,使这里成为了公司技术、工艺不断“创新”的萌发地。

回忆起今天与总理的交流,王建刚印象最深的便是“创新”二字。他告诉记者,总理问他平时工作中怎么创新,在他向总理汇报过后,总理又问到在机床操作编程后,又怎样实现工作中的创新。“总理问的很细致,详细了解了我用这台机床进行活儿件加工的每一个程序。”王建刚说。

“我回了家得和媳妇、孩子一起去新闻上找找,你说电视上能看到我不?”采访临近结束,王建刚告诉记者,今天的这段经历让自己作为一名“蓝领”而感到深深的自豪,他告诉记者,总理数次来到中信重工车间一线视察工作,充分证明了国家领导对于工人的重视,而他享受到的这种“待遇”也让他充满了成就感与动力。

张东亮“大工匠”工作室,坐落在磨机工部车间的一角。下午一上班,16名团队成员就围坐在一起开会,西门子轧机轴承座项目上,他们遇到了难啃的“骨头”,正在为如何完成精度和平面度出谋划策,李克强推开了工作室的门。

“大家当时愣了一下,赶紧起身欢迎总理。”张东亮回忆,总理笑容满面,伸出手来与大家握手,他赶紧上前握住总理的手,一旁的董事长任沁新介绍:这就是大工匠张东亮。总理一边打量一边反问:你就是大工匠?

“对,这个工作室就是由我的名字命名的!”张东亮挺直了腰板。

随后,总理很自然的走到他们中间坐下,“你们是创客吗?”总理问。

“我们不仅是创客,而且还是创客群。”张东亮回答。

总理看到他们摆放在桌上的图纸,翻看起来:“你们是在做工艺攻关?”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总理让他们举一个“创客”的事例。张东亮讲述了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攻克的方法。

“总理告诉我们,中国工艺还需要在‘双创’上加把劲,他鼓励我们通过双创取得进步。”张东亮告诉大河报记者,总理对产业工人的工资待遇很关心,专门问他:你们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他说,这些高精尖人才的待遇一定要提高!”

“座谈结束时,我说:总理我能提一个要求吗?你能与我们大工匠团队合个影吗?”没等张东亮话落,总理就爽快的答应了,并起身与他们站在了一起。

“我开始有些紧张,但后来就完全放开了。因为总理实在太平易近人了,他听你说的时候,身子微微前倾,面带笑容,真的很容易相处!”张东亮笑着说。

从大工匠工作室出来之后,总理走向车间门口。工人们已经自发地列队欢送他。总理伸出手主动与大家握手。见到人群中的中信重工副总经理、美国专家Ivo先生,总理主动停下脚步,与他交谈。

而后短短的十几米路程,总理时不时停下脚步。工人们大喊,“总理与我们合个影吧!”“好!”总理笑着转过身,站到了工人们中间。

现场一名女职工兴奋地说,“我和总理握手啦!还握了两次!太激动了!”她还说,总理对她说要创新,不过由于周围人太多没有听清。“就记得总理跟我要创新,现在很激动,除了激动就是兴奋”。

总理在河南的首站为何选在中信重工?

说起中信重工,有些人不大熟悉,但一提起洛阳矿山机器厂,大多数河南人不陌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洛矿”可谓声名显赫。它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的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大型项目之一。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是它的顾问。

它的首任厂长纪登奎,后来做过国务院副总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也在这里工作过9年,当过车间主任。

这个世人尽知的洛阳矿山机器厂,正是中信重工的前身。

而今,中信重工一连串的“最大”头衔,彰显了它在共和国制造业领域的地位和荣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世界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中国低速重载齿轮加工基地,中国大型铸锻和热处理中心……

正因其拥有强大的重型装备制造能力这一稀缺资源,使中信重工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被人们誉为“中国工业脊梁,重型装备摇篮”。

虽是如此,产业改革的浪潮也让中信走上了变革之路。2013年2月起,中信重工作出了实施战略转型的重大部署,在内涵上,从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在商业模式上,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在外延上,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并提出今后3年平均不低于3个“五六七”指标,即国际市场份额50%、成套市场份额60%、新产品贡献率70%。

“企业无论规模多大,一旦失去创新优势,就无法做到大而优、优而强。中信重工的发展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创新之路,一条身在重装行业、却跳出重装行业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说。

中信重工有几大:国内最大的镗铣床; 最大加工直径16米、全国第二大的立式车床、2006年12月1日,以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为核心的“新重机”工程正式启动。2010年10月,世界最大的18500吨油压机,成功锻造438吨钢锭大型支承辊,把我国大型自由锻件的锻造能力提升到了世界顶尖水平。这一成果被列入当年中国工业的十大事件。

总理来医院干了啥?说了啥?
23日下午5时30分左右,李克强总理一行进入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住院部一楼大厅,新农合与医保结算窗口位于这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总理先在新农合与2016年城镇医保政策宣传栏前做了停留,听取了基本介绍;随后,他来到新农合与医保结算窗口,与几位正在办理出院手续的患者、窗口工作人员等分别进行了交流。

之后,总理返回至大厅中央,与医院2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交流,与前排医生、护士握手,并主动提出跟大家合影留念。

最后,在医生和患者的欢送下,总理离开,走到大厅门口,他再次回首,给医院寄语。上车后,多次挥手告别,大家高喊:“总理慢走!”5时50分左右,总理乘车离开。

总理到医院最关心啥?听听总理接触过的人怎么说

•新农合患者:花费31925元,报销23358元

石妞,家住栾川县,她老公的哥哥尤红伟(46岁)罹患胃癌,做过胃全切手术,术后出现肠梗阻、肠扭转等病症,于11天前住进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肝胆外科,于23日下午办理出院手续。

“总理最关心俺们看不看得起病。”石妞说,总理先跟她握了手,然后问她家里人患了什么病,花了多少钱,报销了多少钱。“没想到能见到总理,给我激动的,算错数了!”回忆起来,石妞说,此次住院总共花费了3万余元,排队办理的时候,自己根据政策“心算”过报销数额。

“我跟总理说,能报一两万,但实际算下来,总花费31925元,新农合住院报销1万多,大病保险又二次报销7千多,总共报销23358元,俺们自己才花了8000多。” 办完出院手续,石妞及家人顺利出院,当天返回老家栾川。

•新农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大病救助,报销比例提升“超明显”

“总理问了我,目前咱们河南省、洛阳市新农合报销的情况。”医院新农合办公室工作人员赵之轶隔着窗口,面对面向总理汇报了目前的情况:大病保险与新农合同步报销,即时结报,2014年开始实施新农合二次报销制度后,新区医院2014年有1050人享受了这项政策,今年至今,已有1300余人实现二次报销。“这个制度实施后,报销比例提升‘超明显’。” 赵之轶在这个岗位工作已有5年,对于其中的变化,感受颇深。

•城镇居民: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刚才我碰到一个来报销的城镇居民,他原来是农民,进城了,他的报销比例相对于农民就要高,我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还是希望‘人人平等’。”在对医护人员的讲话中,谈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时,李克强说了这样一句话。

总理提到的这个“城镇居民”就是咱洛龙区英才路办事处的居民焦学奎,今年46岁,当天下午,他来医院为母亲结算医疗费,幸运与总理“偶遇”。据焦学奎介绍,9月6日左右,母亲因身体不适住进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经查,她患有急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住了十多天,昨日出院,治疗费用约36000元左右,经过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报销,焦学奎只需要承担11000余元。

就当他在住院部一楼大厅办理报销手续时,总理正好来到大厅视察工作,并向他问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情况。“我当时跟总理说,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政策应该是一样的。”焦学奎说,之前他是洛龙区古城乡人,随着城市的发展,2012年,他由农村人变成了“城镇人”,享受到的医疗保险政策也由新农合变成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焦学奎说,听了他的话,总理还说:“你说得很对,我很赞同。”

河科大一附院院长:总理最关心群众“看病难”现象是否缓解

“通过给总理汇报工作,能感觉到,总理此行最关心的,是群众‘看病难’现象是否缓解。”河科大一附院院长冯笑山说,总理详细询问了报销制度,报销比例,并问了具体的病例,在医院花了多少,实际报销多少,对群众的关心,溢于言表。最后,总理表示,洛阳市目前的制度,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希望以后报销比例能进一步提升,让更多老百姓看得起病。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河南建成9个Ⅰ类避险避难场所 可安置19.04万人

下一篇:央视说口腔溃疡可能是癌?!看医生怎么说……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371-65718518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