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构建中原城市群需消除壁垒

2021-01-06分类:高端访谈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构建中原城市群需消除壁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15:44   新浪嘉宾访谈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构建中原城市群需消除壁垒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裴志扬接受新浪网访谈。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构建中原城市群需消除壁垒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裴志扬。

  新浪网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推出“新24城记,探寻中国城市精神”大型系列报道。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裴志扬接受了访谈,介绍了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的发展经验。以下为访谈实录:

  用工业发展理念发展农业

  主持人:河南是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而闻名全国的,这次来到河南之后,发现河南除了雄厚的农业基础之外,正在向工业强省迈进,河南省如何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来转变呢?在确保农业这个优势的基础上,在寻找与农业大省相协调的工业之路方面有什么样的经验,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裴志扬:从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业和粮食生产往往都容易被忽视,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会加速向城市等一些比较效益高的领域流动、转移。结果往往可能经济总量上去了,但农业会被忽略、忽视,以至于酿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说粮食短缺。

  2002年编制“十五”规划时,河南省委省政府就明确提出,用工业发展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以工业化为先导,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后来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八次党代会上也提出来,就是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的政策来放活整个经济。因此,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河南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也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路子。

  我们的粮食产量从过去的400亿斤增加到了1000亿斤,先后上了六个台阶,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073亿斤,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超过千亿。也就是说用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粮食总产量九分之一的粮食,其中小麦产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今年夏粮在干旱的情况下,全省在党中央、国务院政策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扩旱魔,又夺得了一个丰收。原来想着今年会受到影响,结果总体上又创了新高。

  在推动农业生产和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方面,我们省这些年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一是主攻单产。河南人多地少,增产的主攻方面是单产。原来的一亩地单产量相对来说比较低,通过多种措施大幅度提高粮食的单产产量,小麦单产量由03年的630斤(市斤,500克),增加到了2008年的772斤,增加了136斤,年均增长27.2斤;玉米单产从03年的428.2斤增加到了2007年的759.2斤,平均增加了64.4斤,年均增幅达到了15.4%。

  二是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作用,注重粮食新品种的推广。包括研发、推广、自主选育的正麦9023和正丹958等小麦,以及玉米新品种,为河南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996年以来,我们的小麦、玉米分别实现了三次和两次品种更新换代。初步测算,每次品种的更新换代都会带来5%的产量提高,另外,技术综合配套还带来了10%左右的增产潜力。

  三是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的综合开发,包括一些中低产田的改造,农田质量标准的提升。还有一些基础设施,20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500多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49亿斤,占全省同期粮食总增加量的38.4%。

  四是集中打造核心产区。05年以来,我们以农业开发为平台,把70%以上的农业开发资金全部集中到24个产粮大县,我们省有几个产粮大县,就是产粮的基地县,农业、水利,包括交通设施资金相应地也往这些县倾斜,加大投入的强度,打造核心主产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07年这些24个项目区的粮食平均单产都达到了1000亿斤以上,最高达到1030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290斤。

  五是加强管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粮食生产管理,探索总结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粮食优质高效的生产管理经验,生产过程中随时有发生抗旱、抗涝,包括防病、防虫、治虫、抗倒伏等等情况,随时调节解决。其中针对晚播小麦的技术措施,包括条锈病准确检测,带药诊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被农业部在全国推广。每年全省小麦病虫害的防虫面积都在2亿亩次左右。为什么是2亿亩次呢?我们播种面积每年7000、8000万亩,但一遍之后又连续两遍,这样来防治,占整个发生面积的95%以上,挽回小麦损失50亿斤左右。

  去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来建设粮食核心区,编制了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的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到2020年通过实施兴利除害的水利工程,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等等,使河南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000亿斤提高到1300亿斤,逐步建立起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国务院已经批准,支持河南建设粮食核心主产区,并批准了我们现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目标的要求,相应也给河南省重点给予投入支持。

  我们坚持以粮为本,兼顾“三农”,带动全局,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粮食安全双赢的全新发展局面。

  将农产品转化成工业食品

  主持人:河南也是一直作为全中国人民的粮仓,其实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探寻工业化道路中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裴志扬:做出很大牺牲,做出很大贡献。按照无工不富的基本理念,方方面面发展工业的呼声是非常高的。但如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又保证农业的生产,确保这个粮仓能够满足全国人民粮食需求,在这个方面都不可偏废的,都必须按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要求。这几年,实际上河南省还是做了很大的牺牲和积极的探索。有句话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有了粮食,就能保证社会稳定,保证整个经济稳定,可持续地去发展。

  主持人:河南省在农产品向工业迈进也探索出了自己一些独特的路子,全国很多非常有名的速冻企业、食品企业也都是河南的,也直接把农业优势转化成了工业优势。

  裴志扬:对转化成了工业优势,转化成了工业食品。实际上发展工业和粮食生产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是统一的,不是像过去人们的观念,是对立的,如果发展农业工业就一定会受到影响,或者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就必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这个观点通过河南省的实践我们已经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么一个理论上的命题。

  主持人:新型的。

  裴志扬:对,新兴的,工农兼顾的,既加快了工业化发展,又保证了农业设计的这么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构建中原城市群打交通牌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强省。现在河南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概念,也已经实施了中心区等等,下一步中原城市群的具体规划是怎样的?之前我们提出过,在2020年实现九市同城,从现在发展的情况,在2020年能否实现九市同城?

  裴志扬:这是阶段性的目标,从2003年开始,河南省委省政府就明确地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编制和实施中原城市群的总体发展规划纲要,03年以来着手实施,统一协调中原城市群重大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包括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的建设,积极推进郑汴一体化,加快全省的城镇化。因为河南省毕竟还是一个农业大省,我们如何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经济大省或者工业强省的转变,必须得解决城镇化的问题。河南省现在还有将近7000万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土地又非常有限,它的承载能力实际上多少年前就已经饱和了。河南省现在整个耕地面积要想解决7000多万或者60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根本不可能的,必须得有一部分(人)转移出来,向哪儿转移?怎么转?必须得推进城镇化,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通过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来解决农村分散的、粗放式的经营问题。从2003年开始,以中原城市群为载体来推动城镇化。

 经过这几年努力推动城镇化,中原城市群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在不断增强,包括郑汴一体化的发展,综合效应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以郑开大道的开通为标志,两市的发展融合的步伐在加快,两市市民所得实惠在不断地增加,这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然要显现的一个效应。但总体上看,现在全省在发展上还面临一些问题。九市发展参差不齐,受行政体制的约束,财税体制的约束,在发展上还不能完全解决同构化的问题,解决追求利益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财税体制、行政体制的问题,只能逐步调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把时空距离缩短,互相方便往来,产业布局就能实现合理分工了。

  这几年看,中原城市群发展在全省的带动作用,发挥得还不是很到位。为此,这两天省委省政府站在更高的制高点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着眼于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基础上,最近又对中原城市群发展空间布局、体制、机制又进行了调整,提出了“一极两圈三层”的战略构想。另外,把原来九个市扩大到全省所有的省辖市,在全省范围内按照增长极的理论,构建一个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向心发展,协同推进,共同繁荣的城乡统筹发展协调新格局。我们提出“一极两圈三层”,主要是郑汴新区作为核心的增长极,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的交通圈,半小时就相当于郑州到开封、新乡、许昌、焦作这么一个圈层,一小时就是以九个市来衡量,到平顶山需要一个小时,到洛阳需要一个小时,这么一个圈层结构,包括到济源,将来有快速通道,争取用1小时把它们连起来。“三层”主要是以郑汴一体化为核心层,半小时交通圈为紧密层,一小时交通圈为辐射层,就是一小时之外的交通圈作为中原城市的辐射区域,其它的几个市作为辐射层来构建合理分工,工农互补,向心发展,协调推进,共同繁荣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一极两圈三层”的城镇体系进一步丰富了中原城市群整个发展战略,使之更加符合我们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调动全省上上下下的积极性。还有一个层面,它更容易操作,在我们组织实施过程中,用交通的形式、概念把它联系起来,这样更利于推动,更利于操作。

  下面我们重点推进的是交通一体,实现城市群的基本框架,主要还是以高速化、网络化和一体化为目标,着力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客运专线,我们现在在修的郑西客站、京广客站客运专线为骨架,城际轨道交通,现在我们已经规划到重工业城市群九个城市的城市轨道已经报到北京了,以交通为支撑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就是快速的交通形成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交通运输网络。

  构建四纵五横四辐射的铁路网络系统。现在在河南省境内四纵一是京广的铁路,二是京九的铁路,三是焦支铁路或者焦柳铁路,再往西我们还有国家已经规划进去的从三门峡到南阳,一直到湖北的襄樊或者是十堰的铁路。“四辐射”就是将来我们以郑州为中心,郑州到重庆的,郑州到合肥,郑州到太原,郑州到济南铁路骨架网的格局。

  构建城市群的城际轨道交通体系,主要以中原城市群的城际铁路网,刚才我说的那个骨架是国铁网的大骨架,下一个层面是省内的中原城市群的城际铁路,这基本是一个环形的,把中原城市群全部连接起来的,最近又丰富调整了一下这个网。这个主要还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新乡、郑州到许昌、漯河是一个城际铁路,今年我们可能要开通郑州到机场,郑州到开封,明年我们争取开通以机场为枢纽、核心,机场到许昌,机场到洛阳等等,开通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构建整个核心区的便捷通道。主要还是依托现在交通网,高速通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客,就是汽车客运,城际间的货运通道,今天我们会打通郑州到开封的货运通道,专门为将来物流做准备的。郑州到开封、新乡、许昌之间形成“两干三城”的便捷交通网。过去说“要想富先修路”,路网不同,城市建的联系就不会紧密,路网通了,快速公路形成了,城市建的联系都比较紧密的。为什么现在往开封这个联系这么紧密?就是因为交通问题解决了以后,就迅速拉近了两市之间的距离,老百姓出行都很方便了,从郑州跑到开封吃个饭,吃个小吃。

  构建郑州本身的现代交通综合体系,郑州是全国性大枢纽,也是河南区位优势的所在,全国中的有一个区位优势,这个枢纽地位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只有提升了它,我们河南、郑州在全国才有位置,或者发言权,所以,我们以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的理念,把客运和货运在这个地区形成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特别是最近一直在做的,铁路是全国的枢纽,公路也是全国的枢纽,航空也已经列入到全国八大枢纽机场。但列进去之后,能不能做起来是关键的关键。最近省委省政府对加快航空港的建设高度重视,一方面先把航空量、规模加快做起来,省委省政府先后给南航、海航、深航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增加运量,增加航线,增加时刻,增加运输量(运能),吸引一些航空公司在这里设基地公司。对内,机场免费地开通郑州到18个市地的直通快巴,免费为在郑州乘坐飞机的旅客提供交通便利。

  搞异地候机楼建设,在其它城市,在许昌,在洛阳,在新乡,在开封搞异地候机楼。所谓异地候机楼,和机场的候机楼条件一样,在这里边出票,出登机卡,在这里办理行李托运,封装以后运到机场去,更加方便旅客乘飞机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现在也定了一些奖励航空公司的措施,鼓励航空公司在这里开辟新的航线。我们加大了对周边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菏泽地区、安徽阜阳地区,外省市、沿河南周边市场的开拓力度,他们乘飞机也没地方乘,只能到郑州,我们要想办法给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引导,徐州有飞机,但航班时刻不全,有时候只能到郑州来坐飞机。我们下一步打算扩建航空机场,现在我们航空增长幅度比较快,今年到7月份旅客增长百分之二十七左右。进入8月份以后,第二周增长最高达到百分之六十多。采取这些措施以后,我们现在开通了……

  主持人:准备建第二机场?

  裴志扬:对。

  主持人:在哪里?

  裴志扬:还在新郑机场。我们又开通了郑州到台湾直航的固定航班,每个月南航有三次,深航每周一次,可以到台北,在郑州直接坐飞机走。下半年我们争取能开通国际航班,在原来稳定国际航班的基础上,开通到东南亚的国际航班。现在和国家民航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采取代码共享的办法,使国际航班向郑州延伸。国家民航局积极支持我们,南航几大航空公司也在支持我们,普遍认为郑州这个区位作为航空的中转换乘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形成枢纽条件的机场,空际资源也比较好。

  我们下一步准备在做好民航同时把铁路引入到机场,实现空铁无缝对接,既可以使铁路由两家的竞争关系变成互相协作、依存的关系,铁路可以为机场汇集旅客,机场下来以后也可以直接坐铁路,疏解到周边。这个工作做起来以后,我们就在郑州地区形成了三个枢纽:

  一是以郑州老火车站为原来老的枢纽;

  二是郑州新区的新客站,已经开工建设,这个客站是郑州到徐州客运专线和郑州到西安客运专线,也就是徐西客运专线在郑州的交汇点。京广,北京到广州的客运专线在这儿,它是全国唯一一个直接十字交叉在一个站台上,一个铁路侯车大楼里形成互乘互换的枢纽。

  三是我们把高速公路的客运站引入到郑州新区的新火车站里,也形成无缝对接,完全是立体式的交通体系。将来把郑州整个体系做起来。

  客流做完以后,我们现在物流就是依托郑州地区互联互通多种交通网络做成大的物流,在郑州地区形成一个无水港。

  推动复合型新区的建设

  裴志扬:第二,推动复合型新区的建设。

  1这里边突出了郑汴新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大郑汴新区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进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来起到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将来物流、信息、金融、会展、教育、商务在这个区域进行布局,主要发展高端的产业。

  巩固和提升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地位,洛阳非常重要,洛阳这几年的发展也很重要,我们重点依托洛阳新区,以提供动力的装备制造业,我们规划是动力谷。以动力谷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一些动力机械、大型成套装备,新能源装备和精品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同时要加强对焦作、济源、三门峡和陕西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3、加快新乡、焦作、许昌三市新区的规划建设。这些区域我们在产业上也有分工,各自有各自的侧重。

  4、我们开要提升其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引导其它城市加快启动复合型新区规划的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增强对整个区域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这是我们对建设复合型新区建设。

  第三,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推动资源的共享,如何最大效应地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一个命题。

  我们争取在制度上有所突破,清除现在市与市之间壁垒性的政策、措施,在工商管理、技术监督、商品检验检疫、行政事业收费等等方面促进各地对人才、资金、资源跨地区的流动。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区域里进行基础设施共建,在规划上、协调发展上,决策的机制上实现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城市供热、电力布局形成合力,避免一些大的重复和浪费。

  公共资源。比如旅游线路的设计上,城市电话号码共享上,区号共享上,银行跨区结算解决方面,人才培养方面,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等等,我们争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能够实现中原城市群内共享、共用,提高它的利用效率,降低它的商务成本。

  生态环保的同质问题,九个市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对这个区域历的生态环保,一方面再造生态环保信息,另一方面,还要对环保,比如上下游的治理问题,环保容量的共享问题,来解决这个区域的生态(问题)。比如郑州如果把邙山、焦作,那边把黄河摊区给绿化好了,等于造福郑州、开封等下游城市,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影响。相信它上游的洛阳的河流、平顶山会对郑州河流减污,许昌、漯河这些城市的减污都会产生影响。在这个方面,九个市能够共同规划,省里统一协调来共同推进它,这样使我们环保生态上将来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几年我们生态上已经走出了一些路子,比如开封的上面,中部这边加强了绿化,风沙对开封的影响也慢慢地比较少。

  主持人:您这样一展示,中原城市群不仅在发展上要保持层级同步,同时还特别注重生态建设,也给我们展示了整个中原城市群很完整的规划。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就暂时到此,非常感谢您!我们也期望中原能够早日地实现崛起!

  裴志扬:谢谢你的支持!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河南大学师生热议开封复兴:实现经济文化双赢

下一篇:开封市委书记:用经济力文化力支撑古都复兴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371-65718518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