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马拉松十岁了! 网友: 郑汴之间十年蝶变
本台消息 据大河报报道大河网网友“热血军团”
马拉松见证吴现磊、路亚茹两人的爱情。
全民健身,乐观向上,这才是河南的精气神。
河南选手田梦旭获得男子组半程冠军。
郑开马拉松开跑。 范昭摄
话题背景
3月27日,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开跑,共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名选手参赛。主要看气质,郑开国际马拉松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一场“全民运动盛宴”,每个参与者都乐在其中。
作为中国第一个由网友发起并成功举办10年的赛事,郑开国际马拉松给河南人、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郑开国际马拉松成功的背后,和大河网友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缘。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郑开国际马拉松的蝶变轨迹,剖析马拉松给河南带来的变化。
网友故事
十年新起点带妻子跑全马
在郑开马拉松的第十个年头,带着自己的爱人,在郑开的跑道上,完成她人生当中的首个全马,让妻子在同一片地方,感受属于自己的骄傲。3月27日,荣誉跑友黄新晨和妻子一起完成了这个梦想。
2008年黄新晨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全程马拉松项目,“当跑完全程的那一刻,我都为自己感到骄傲。”比赛过后他的腿整整疼了一周,但是他渐渐喜欢上了这种超越自我的感觉,慢慢地,跑步成了黄新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算上今年,黄新晨已经是第十次参赛,从开始的孤身一人,到现在全家人一起来,参加郑开马拉松已经是他们的娱乐活动之一。黄新晨说,每一年郑开马拉松就像一次盛会,每个人都可以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
一个拍客的10年马拉松
网友“热血军团”是一名拍客,是郑开马拉松10年的见证者,每年都会参加郑开马拉松的活动,还会拍很多照片。“热血军团”说,每年马拉松他都会拍好几百张照片,现在网上有很多照片都出自他手。
“当年参加马拉松那叫个热血澎湃,太喜欢这感觉了。”对于首届郑开马拉松,他还记忆犹新。
提及郑开马拉松10岁生日,他说,自从参加了首届马拉松,他锻炼身体的意识增强了,跑步、骑自行车、参加户外运动,有空就锻炼。不仅是自己,身边的很多人,通过郑开马拉松这项赛事,都喜欢上了运动。
“最重要的是唤醒了很多人锻炼的意识,激发了人们运动的活力,让大家爱锻炼、爱健康、爱生活。由衷地给发起郑开马拉松的大河网和大河网网友点个赞。”网友“热血军团”说。
跑上浪漫的回家之路
跑友陈志刚是郑开马拉松十周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一届不落地参加了所有比赛。对他而言,郑开马拉松就是一次浪漫的回家之路,从郑州到开封的42195米是幸福的距离。
多年坚持跑马拉松,让陈志刚收获不小。他说,通过坚持跑马拉松,让他的身体更加健康,对待生活的态度更加积极,人生也更加乐观。
不过,对于陈志刚而言,最令他自豪的是身边马拉松队伍的壮大。据介绍,首届郑开马拉松,开封市只有十人报名参赛。在陈志刚看来,参赛人数与开封东道主的地位不匹配。
今年,第十届郑开马拉松开封的参赛人数达200多人,是首届的20倍。
开封马拉松队伍不断壮大的背后,是以陈志刚为代表的一批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跑郑开马拉松与其他赛事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是东道主,像是在家里的一次旅行。”陈志刚说,“这就是一次浪漫的回家之路,从郑州到开封的42195米是幸福的距离。”
为爱奔跑,让爱飞扬
马拉松赛场,不仅有拼搏的故事,还有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
吴现磊、路亚茹是同学,相识6年,爱情长跑已经5年了。现在,俩人一人在郑州,一人在新乡,相隔黄河,阻不断他们的恋情。今年的3月8日是相恋5周年,他们决定参加马拉松来庆祝,让他们的爱情更长久。
在跑友中,来自郑州的李先生和女友一起参加“小马”。经过两年多的爱情长跑,双方互相认定了对方是今生中的那个他(她)。“这是我和女友第一次一起来参加郑开马拉松,平时我们两人也会一起跑步锻炼。”谈及结婚日期,李先生高兴地说准备结束爱情长跑,“我们爱情很美满,打算今年结婚,房子快装修完了。”
来自郑州的郭先生已年满六旬,他和老伴结婚已经三十多年,两人一起来参加马拉松,神采奕奕。“我和老伴第一次来参加郑开马拉松,这次是受周围朋友的影响。”郭老伯微笑着说,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两个人要相互包容、理解。正如老人所说,“爱情就像马拉松,需要坚持”!
大河网缘
大河网网友聊出马拉松
在采访现场,很多跑友都知道,郑开马拉松是由大河网网友倡议发起,并最终变成现实的。在郑开马拉松十岁的时刻,让我们再重温郑开马拉松的情与缘。
2006年8月6日,大河网大河论坛网友王向阳、郑劲松等人以网名“半月大哥、随风缘”与开封网友“大话”、“剑如虹”发起“关于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倡议”的帖子。帖子发出后,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2007年2月15日,郑汴国际马拉松赛获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批准举办。批复函中表示:“经研究并报请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同意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和开封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5月6日在郑州市和开封市共同举办中国郑汴国际马拉松赛。”由此,郑汴国际马拉松赛成为中国第一个双城马拉松赛事。
2007年5月6日,5600人的马拉松队伍从郑州出发,到开封古城。两个城市间彼此凝视,最终演绎成一场全民狂欢。当年,人民日报曾用一个整版报道:那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
作为郑开马拉松的见证人,王向阳说,“郑开马拉松的特殊意义最终会成为郑州和开封的一张名片,甚至是河南、中国”。
而和往年的口号式主题不同,2016的郑开马拉松主题是亲和力十足的“我十岁了”,用溢满童趣的第一人称表达出河南人民对郑开马拉松的喜爱。
网聚观点
马拉松,两个城市的Party
大河网网友“吉吉999”:今年我是第一次参加郑开马拉松,激动、兴奋。马拉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逐步融入城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紧张的城市生活中,市民有着不容低估的健身需求,一年一度的马拉松也是检验我们平时健身效果的好方式。
@圆滚滚的二幺:这年头,不跑个马拉松都快跟不上潮流了!郑开马拉松十年了,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民健身的运动方式。从两岁孩童到花甲老人,从运动健将到身残志坚,我们见证了超越极限、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从5公里到40多公里,跑步正逐渐成为两个城市的欢乐party。十年蝶变,跑在郑汴之间。
马拉松让我有消费冲动
@不会表演的路人:当马拉松成为一种全民运动,会激发出大众对体育消费的潜力。看那些参赛选手们专业又酷炫的行头,让我有了消费冲动!为了这次参赛我专门买了一双舒服的跑鞋和一条专业运动裤呢,别管成绩咋样,重在参与。今年,我得备齐一套更专业的装备,争取明年跑个半程马拉松!
大河网网友“sunnycc”:郑开马拉松已经成为一种桥梁,不仅连通了郑州和开封两地,也将体育运动与城市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赛事中的一些体育营销也很吸引眼球,每个人都成了一幅流动的营销画面。长达几小时的马拉松能带来大量围观的游客,因此在餐饮、住宿、交通和旅游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城市发展“马”上传播
大河网网友“昆仑山上花”:郑开马拉松是世界上唯一连接两座古都的马拉松赛事。马拉松赛事已经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郑东新区向世界展示了郑州现代都市的风貌,龙亭公园代表了开封的古都神韵。十年奔跑,马拉松见证了两座城市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们这些市民的成长。
大河网网友“行万里”:这几年,城市马拉松已经成为全民热捧的运动方式,城市发展成果通过马拉松传播开来,展示了城市的活力与特色。通过电视转播、网络新闻传播,很多人会通过马拉松认识郑州、认识河南。我在朋友圈发了好多郑开马拉松的照片,有很多外地的朋友给我点赞,还说郑州建设的真好,嚷嚷着哪天要来逛逛呢。
以河南为荣为梦想奔跑
大河网网友“柳叶儿开”:周末,身边很多朋友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郑开马拉松,朋友圈一天都在被各种跑步图片和现场照片刷屏。真心觉得这场在自己城市举办的马拉松很棒,这应该就是对一座城市的归属感吧。我以河南为荣,我为梦想奔跑!用脚步丈量我们生活的城市,然后继续充满激情的生活。
@RoadRace:每年的郑开马拉松,就像两个城市的嘉年华,市民热情高涨,早早地就开始报名、准备。马拉松的形式从小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大马拉松到现在的亲子马拉松、情侣马拉松,形式更丰富,参与人数更多。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微博微信,发布参赛的图片和信息,人人都成了郑开马拉松的代言者,我为我的城市代言,我骄傲!
记者连线
多力齐发提升城市品位
3月28日,焦点网谈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的姬亚楠。她说,郑开国际马拉松作为河南的一张名片,既是河南文化的生动体现,更是河南精神的传承发展。姬亚楠认为,郑开国际马拉松成功举办的10年,不仅彰显了城市所具有的吸引力、感召力、回味力和亲和力,而且展示了城市良好的规范力、凝聚力、推动力和自豪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展现城市文化魅力,丰富人们精神生活。郑开国际马拉松开跑的10年,人们的参与热情不断提升,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跑友汇聚在郑州、开封两地,体验着古都郑州、开封的文化魅力。人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全程,以一种自觉的行动去体验、感受体育所倡导的精神实质,不仅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心理需要,而且使郑州、开封这两座古老城市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其次,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郑开国际马拉松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跑友的关注,各大媒体更是以多种形式宣传这一国际赛事,郑州、开封,甚至河南的知名度都得到很大提升。城市在筹办国际赛事,为跑友们了解古迹、参观景点、体验文化,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最后,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商品外围延伸性特点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整合了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多赢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