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童计划走路从北京回河南老家 全程700公里

2021-01-06分类:新闻播报

    本台消息 据东方今报报道▶一个父亲,两个女儿,700公里,25天,一条回家路。

    ▶你会让孩子怎么度过这个暑假?有位父亲打算这样做:带着8岁和11岁两个女儿从北京出发,徒步走回河南平顶山的老家,来一场终生难忘的回家之旅。

    一场分别引出一个大胆计划

    张瞭原,一位家住北京的河南人。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他和女儿制定了这份大胆的旅行计划。从北京到河南平顶山的鲁山老家,大约700公里路程,他们准备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下来。

    这位父亲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念头?

    “也是凑巧,因为学业的原因,我的大女儿和小女儿要相继离开北京很长一段时间。”张瞭原说,两个朝夕相处的“小棉袄”突然要离开身边,作为父亲,纵然明白这是必然,却总有几分难舍。

    张瞭原的大女儿叫张天霖,11岁,小女儿叫张幼霖,8岁,平时父女三人的感情特别好。

    “我想做点儿什么,能让我们父女之间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见不到的时候可以常常回忆。”这是张瞭原脑子里最初蹦出的念头。

    做点儿什么好呢?思来想去,张瞭原觉得,带孩子们回鲁山老家一趟是个不错的主意。

    回家,是多年来张瞭原心头一直萦绕的一个念头。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学者常常梦到儿时生活的村庄,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

    “这是一个连牛都想跑出火箭速度的时代,很多时候真的希望我们的脚步能慢一点,等一等落下的灵魂。”张瞭原说,他希望能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他当年长大的乡村,找一找久违了的童年和快乐,让女儿们了解父亲从小生活的地方。

    “忽悠”俩闺女同走回家路

    徒步走600多公里,对成年人来说都是个很大的考验,对于两个女孩来说,考验更大。女儿们对张瞭原的这个想法是什么反应?

    “一开始跟她们说了后,两个人的反应都差不多:拒绝。”张瞭原笑着说,除了担心路途遥远以外,女儿们最大的意见是“没意思”。

    张瞭原觉得,带女儿徒步走回老家,除了可以寻找童年的记忆外,对两个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磨炼意志都有好处。他坚信,也许两个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处,但将来肯定会为这段经历而高兴。

    既然讲大道理不行,张瞭原就针对每个孩子的“弱点”开始“利诱”。

    大女儿学舞蹈,去上学的地方对体能要求很高,他就跟大女儿说,徒步旅行可以磨炼意志,锻炼体能,为将来的舞蹈之路打下基础。

    小女儿很要强,凡事都愿意争第一,他就跟小女儿说,像她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没人能徒步走这么远,弄得小女儿心潮澎湃,直问他“那我会不会成为史上第一人”?

    说服了两个女儿,一家人正式开始准备这次非同寻常的徒步旅行。

    今天出发开始700公里旅途

    7月24日,张瞭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公布了此次徒步旅行的计划,7月26日6点从宛平城西门出发,徒步行走30公里来到房山窦店。第二天走25公里,到达河北涿州。第三天,30公里……25天后,8月19日,计划到达张瞭原的故乡河南鲁山杨李沟,全程约700公里。

    在朋友圈里,张瞭原还邀请北京的朋友有兴趣可以跟他们结伴同行一段路程。

    朋友们都说他“胆子太大”,甚至有人用“彪”来形容。大家都在担心:两个孩子能克服高温、劳累等种种难关坚持下来吗?路上发生意外怎么办?

    “朋友们的反应很正常。”张瞭原说,不过他作出这个计划也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父女三人此前的一次经历让他对这次徒步旅行很有信心。

    那是小女儿两三岁时的事情。张瞭原带着两个女儿在新加坡看一场演出。演出结束后,三人打不到出租车,就沿着道路往酒店方向走,结果不小心误入封闭车道,三个人就一直走回了酒店。

    “算下来,我们那次走了大约有20公里。”张瞭原说,虽然途中孩子走不动时,他也背过孩子一段,但俩孩子基本上坚持了下来。

    这次经历让张瞭原觉得,也许只有把自己放在孤立无援的境地,才能激发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潜能。

    对于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意外,张瞭原也都有考虑。所以父女三人的这次徒步旅行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保驾护航,就是孩子的妈妈。

    从旅行开始,孩子妈妈将开车跟随。每天出发后,妈妈都会把车开到当天的目标地点等候父女三人并随时准备接应他们。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郑州男孩爱虫“玩”出金牌 保送清华本硕博连读

下一篇:郑州10岁女童出门买包子失踪 家长冒暴雨苦寻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371-65718518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