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程夫子之思论清明祭祖
一、祭祖乃天理人伦之根本
夫祭祖之礼,本于天地自然之序也。二程尝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清明时节,阴阳交泰,万物萌发,此天道运行之显化。人承天地之气而生,祖先乃血脉之源、生命之根,祭祖实为“报本反始”,顺应天理之必然。如《礼记》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乃天人之际的伦理贯通。今人焚香献果、修整坟茔,皆合“理一分殊”之旨,令个体生命与宇宙道统相连。
二、践孝道以立人极
二程重“格物致知”,尤以孝道为修身之本。清明祭祖,非徒焚香叩拜,实为“践履孝悌”之具象。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生时尽孝养,殁后存追思,此孝道之始终。祭扫时除草修坟、献果奠酒,皆如侍亲在侧,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训化为行动。今人备三牲五果、行三跪九叩,非徒循古礼,实乃明人伦、正心性之要途。
三、厚民风而正世教
《易传》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清明祭祖乃“神道设教”之枢机。程子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当一族之人共修祖茔、同缅先德,则亲疏有序、长幼有节。如岭南客家人合族祭祖,既追述先人筚路蓝缕之功,复议族中大事,此“齐家”之道也。更观海外游子清明归乡,虽万里不辞,足见孝悌之教可凝国族、固根本。
四、通幽明以续道统
祭祖非迷信鬼神,实为“与天地合其德”之精神传承。二程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此心性之诚也。清明焚帛挂纸,非谓亡者享实物,乃藉仪礼使子孙知“创业垂统”之艰。如晋南同姓共祭,述祖德于碑前,稚子闻之,自生继志述事之心。此间血脉与文脉交织,个体生命遂与千年道统相连,如木有本、水有源
综而论之,清明祭祖乃天理人情交融之礼:于个体为孝悌修身之基,于家族为凝聚传承之纽,于社稷为厚风俗、正教化之器,于天地为参赞化育之道。程子所谓“理一分殊”,于此可见矣。今人虽处浮世,尤当守此本心,使清明之祀不坠,天理之存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