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足够让青丝化作白雪,却从未冷却那沸腾的初心。今天,站在历史的河床上,看见渠水依然滋养着万亩良田,我更看见新的开凿:在高峰凿出天路,在荒丘凿出绿洲。把“不可能”凿成丰碑,照亮永远向上的攀登之路。
《哪吒》彩蛋在片尾 红旗渠彩蛋在60年后的“天河”|锋评
这是红旗渠青年洞旁的独轮车塑像,遥想六十年前,在太行山的褶皱里,林州人民从春天推到了冬天,从山下推到了山上,推出了一条河,推平了一片山。像极了踩着风火轮劈开海浪的少年。
少年有句台词: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红旗渠是人间奇迹,“哪吒2”是电影奇迹。哪吒和红旗渠人,他们身上有些东西只有中国人才懂。
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魔丸必死”的标签,林县人也曾被盖章认证“旱魃老家”。但哪吒偏要逆天改命活到生日宴,林县人直接给太行“开颅手术”。
哪吒最有力的台词“我想试试”,特别契合红旗渠人的“说干就干”。1960年的林县百姓看着龟裂的田地,没有等待神明降雨,而是把神话中的“移山填海”变成现实。
哪吒的混天绫搅动东海,林县人的钢钎凿穿太行。一个用仙家法宝斗龙王,一个用人工榔头战大山。
当哪吒发现自己身负天命诅咒时,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魄,和林县人说“咱自己修条天河”的拼劲儿,一模一样。
【新华社采访资料】:红旗渠特等劳模 原凌空除险队队长 任羊成
完全彻底为人民不要怕苦,我们要下决心干,林县缺水,我们改变林县干旱缺水的面貌!
横跨十年,1250座山头,152个渡槽,211个隧洞,1515万立方米土石,林县人用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把红旗渠变成了一种精神。
红旗渠精神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口号,而是流淌在十万农民骨子里的气概。它和“哪吒”其实都在讲同一个真相: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依靠惊天法宝降维打击,而是不认命不放弃,哪怕穿着草鞋也要在绝望处种出希望的花。
有人说:“西方神话塑造普罗米修斯偷火种,我们更擅长愚公带着子子孙孙移山。”红旗渠纪念馆里磨秃的钢钎——那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硬核的“先天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