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开“记者站的秘密” 舆论监督权力被异化

2021-01-06分类:法治视窗

  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14日讯 郑州晚报报道: 一个本应铁肩担道义的记者却成为涉嫌新闻敲诈勒索的主角,而以新闻监督之名进行敲诈为何屡试不爽?媒体的监督权一步步变成了牟利工具,这其中暴露出怎样的媒体生态?2014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以《记者站的秘密》为题,曝光《中国经济时报》原河南记者站副站长郗永丰等人利用职务便利,以舆论监督名义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的新闻。目前郗永丰等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中国经济时报》原河南记者站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撤销。

    以替人办事为名 屡次收取请托人好处

    郗永丰的所作所为令人触目惊心:学历职称都做假,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当上《中国经济时报》原河南记者站副站长,并主持工作。

    郗永丰等人以新闻监督为名进行新闻敲诈屡试不爽。抓住一些单位的软肋,把赋予媒体的监督权当作谋利的工具,以报道负面新闻相要挟等方式,向有关企业、政府部门敲诈勒索,最终走上不归路,郗永丰等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郗永丰,河南禹州人,1971年出生,2010年10月应聘为《中国经济时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职务,主持工作。《中国经济时报》河南记者站,其实就郗永丰一人。他把赋予媒体记者的新闻舆论监督权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胡作非为。

    郗永丰在曝光一些单位时有自己的“套路”:专挑效益好、有宣传经费的单位,目的是为了拉广告,搞发行。

    在郗永丰眼中,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就是一家效益好、宣传经费多的单位。该银行因自己有“短”,两次有求郗永丰,郗永丰也乐于相助从中收取好处费。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李国鹏向浦发银行发采访函联系采访,担心记者报道影响到经营和储户稳定,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办公室主任马剑锋主动找到郗永丰请求帮忙。郗永丰答应试一试,由于和李国鹏不熟,便联系到《中国经济时报》事业发展中心总监乔国栋,通过乔国栋沟通协调此事。郗永丰将协调情况转告了马剑锋,并提出要协调费4万元。办妥后,马剑锋给郗永丰4万元现金,郗永丰按照与乔国栋商量的方案,将其中3.5万元转到了乔国栋的个人银行账户,其余的5000元归自己。

    时隔两年,马剑锋再次找到郗永丰,提出银行的一个客户经理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即将宣判,希望郗永丰能帮忙协调不要进一步关注此事。郗永丰提出需要5万至6万元的费用,马剑锋同意。协调成功后,马剑锋交给郗永丰5万元现金,郗永丰将其中3万元交给了乔国栋,自己留了2万元。郗永丰始终抱着侥幸心理以为人不知,并没认识到这是违法违纪的行为而收敛。

    央视记者:“为什么郗永丰在协调新闻过程中,都利用到了舆论监督权。这好像是郗永丰等人的一大板斧,特别管用,总用这一招吓唬别人。”郑州市纪委案件一室副主任翟旗说:“他只有这么一种权力,所以他就把报社赋予他的正常的舆论监督权当作交易的武器工具,实现个人的目的。”

    利用新闻舆论监督 介入企业纠纷谋取非法利益

    2011年,郗永丰受朋友之托,向一家开发商施压:帮助施工单位向开发商索要工程款。郗永丰讲述原委时说:“当时,他们通过老乡朋友找到我,说工程款拖了好多年,让帮帮忙看能否把钱要回来。他们直接说,不让你们白跑,帮你们拿些办公经费,也知道你们记者站没有经费。”

    “你讨的是欠款呀?”央视记者问。郗永丰称当时没考虑,他将这归结为自己给人帮忙从中取得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收入来源。在对方明确要给酬金的前提下,郗永丰带着刘云涛到新乡采访,刘云涛撰写了《是谁在纵容××地产搞违法建筑且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负面报道。稿子已经定好,他却并不是为了发稿,而是另有目的。郗永丰说:“稿子发不发,完全取决于能给报社带来多大效益。”稿件写成后,郗永丰将此稿发给开发商,这家房地产公司虽然认为郗永丰的稿件许多内容不真实,但考虑到如果稿件被刊登,很可能影响小区验收手续办理,最终,答应支付给施工方部分现金。事情办成之后,对方答应给郗永丰4.5万元,分两次给的。

    翟旗分析郗永丰案件过程时说:“郗永丰的初衷,并不是利用舆论监督权公正地报道这一事实,给社会警示,而是完全带着很明确的目的去要款。因为有利益,也有了动力。如果没有这个,他也不会去。”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开发商肯定是有问题的,他们才害怕舆论监督。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中国经济时报社记者郗永丰自2010年10月担任该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主持工作)以来,借助记者站工作条件和记者身份,与该报记者李国鹏、原记者耿付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乔国栋、河南记者站工作人员刘云涛等人,多次利用新闻采访报道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利用舆论监督写曝光文章向基层施加压力谋取非法利益;利用职务便利游说其他媒体或记者消除负面报道谋取非法利益;利用新闻舆论监督介入企业经济纠纷谋取非法利益;利用舆论监督强迫企业搞有偿宣传谋取非法利益。此外,经查明,中国经济时报社河南记者站违法从事报刊发行等经营活动。2011年11月,河南记者站利用该报采访某银行负面新闻之机完成报纸经营发行任务。

    制度设计缺陷待完善

    舆论监督权力被异化

    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行业自律处处长王小英分析,个别新闻单位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给记者下达经营任务,完不成经营任务,就以做负面报道为手段要挟;有的还把正面宣传有偿新闻作为一种“进账”,一些人认为敲诈相对来讲更容易就选择了铤而走险。王小英认为,给记者下达经营任务呈现有组织的行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新闻处处长农涛分析一些媒体存在的情况时表示,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媒体依托于行业资源开展工作,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媒体自身的发展基础、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普遍介入之后,对很多媒体又带来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经营不善,很容易就让记者承担广告经营、发行经营任务,并分解到个体记者身上,出现问题这就是单位的原因。给记者下达广告和发行任务,这是形成新闻敲诈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央视记者:“行业报纸里,采编业务和广告业务不分家的情况普遍吗?”农涛:“出这种事情河南记者站已经不是第一个,之前我们曾经处罚过湖北的记者站搞经营活动,做了撤销处罚。新疆记者站站长,自己伪造单位印章,追究了刑事责任。”农涛认为,应该讲有一定的共性,从查办案件的角度来讲,他也感觉到记者站都是在为报社创造利润的,为报社从事经营活动的。央视曝光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刘云涛涉及南阳移动的案件就是这样,南阳移动最终非常不情愿地花了58000元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刊发了一篇宣传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郗永丰承认,记者站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广告创收任务,作为站长他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经调查,这58000元郗永丰并没有上交给总社,而是通过转账手段据为己有。

    对此,翟旗说:“他收了58000元这是他的个性问题,这个‘个性’就是实现了贪污公款的目的。那么他通过对南阳公司进行威胁,然后要别人做一篇正面报道进行收费,我觉得这是一种可能比他个性问题要更严重的一种社会问题。”

    针对近两年打着舆论监督旗号进行敲诈勒索的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副书记吴海英说:“在一些或者个别的媒体当中,或者个别媒体的从业人员,对舆论监督的权力,我觉得有一种误读,正因为他们的误读,使这种监督权力被异化了,也就是说本身正能量的发挥也是通过我们监督的权力,但是在当下,他们把这个监督权力,理解成组织或者从业人员个体从中牟利的一种工具。”

    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早在1991年,中国记协就制定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但是,新闻敲诈事件却屡禁不止。中国记协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关于媒体敲诈的举报,不仅是企业,党政机关也是被敲诈的对象。王小英认为,有些部门,有些基层单位,甚至包括一些领导有错误的政绩观,他们也希望通过媒体评功摆好,获取利益。另一方面,又怕他们的问题被媒体曝光影响形象或者影响升迁,影响部门利益,这种情况下,媒体正是抓住当事人怕事心理而进行敲诈,有些地方针对这种情况花钱息事宁人。

    农涛认为,一些单位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遮挡掩盖的层面上,往往这些企业,包括地方政府自己存在着这样或那样违法或者违规的问题,不愿意被社会所曝光,害怕曝光,那么就对新闻正常的舆论监督有担心。如果基层企业、地方政府能够正确认识舆论监督,正确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舆论监督就不至于那么担惊受怕。

    日前,中宣部等九部门已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严厉惩处新闻界的害群之马,规范新闻传播秩序,公布了《中国特产报》《中国经济时报》《西部时报》等八起新闻敲诈案例。

    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撤消了中国经济时报社河南记者站,吊销了郗永丰、乔国栋、李国鹏的新闻记者证,并将耿付安、刘云涛列入不良从业记录。郗永丰等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该案同时被移送报纸主管单位纪检监察部门追究《中国经济时报》报社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郑州一栋12层楼突然倒下 网友称窗外像灾难片

下一篇:河南濮阳发生持枪抢劫案 公安部发A级通缉令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371-65718518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