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男子成立公司非法集资5亿元 被判无期徒刑

2021-01-06分类:法治视窗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相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公众(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我国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而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均属非法集资。近年来,非法集资形式更加多样化,本来合法的形式也可能转化为非法。社会公众对此应当提高警惕,不要为了看似很高的收益而将血汗钱盲目投入,最终可能本钱都收不回来。近日,洛阳市一起非法集资案已作出终审宣判,河南信昌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10余名负责人获刑。

  案件回放

  2009年4月29日,沈中石、吕颖辉注册成立河南信昌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昌源),先后在洛阳市设立13个分部(分公司),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从事存款业务。信昌源向社会公开宣称,以委托理财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赚取利息差额。

  2011年3月以来,省、市、区三级政府相关部门对投资担保企业进行规范整顿,要求所有投资担保类公司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停止办理民间理财业务。2011年下半年,信昌源资金链断裂、兑付困难,沈中石等人在明知无法兑付的情况下,仍继续对不特定群众非法吸收存款,且没有将新吸收的存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用于兑付到期客户的本金、支付客户利息及员工工资。

  此案经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涉案资金5亿多元,后公诉机关依法向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判决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沈中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信昌源的名义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在明知再吸收资金已无法兑付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吸收公众资金;此外,在成立信昌源过程中,虚假出资并抽逃出资,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集资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罚金400万元。其余被告人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综合评析

  非法集资是一种非法金融业务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相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公众(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我国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而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均属非法集资。有人认为,企业如取得工商注册和工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就是得到了批准,这是误解,吸储和理财是一种金融行为,须得到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批准。

  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法官介绍,非法集资有四个特征:未经有关监管部门依法批准;非法向社会公众直接吸收资金,非法发行股票、债券;承诺高息投资回报;以投资房地产、矿业、酒店等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的目的。

  按规定,投资担保公司须到工商部门注册,然后由工信部门审批,主要业务就是作为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中间人,靠为借贷款项提供担保的佣金赢利,投资担保公司不接触债权人的资金。从法院目前审理的案件来看,投资担保公司多存在超范围经营的问题,做了银行的业务,吸储放贷挣利差,这种行为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是非法的。本案就是这种情况。

  非法集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

  法官介绍,非法集资危害大,由于大多数涉案企业没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任何一个项目投资失败,都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投资人很可能血本无归,破坏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

  在非法集资案件中,投资担保公司往往以熟人介绍的形式,对受害人许以高利吸收存款,有人甚至到银行贷款,然后再投入投资担保公司,一旦投资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投资人将遭受巨大损失。

  法官提醒

  公众在投资时要多核实相关公司的资质及经营范围,查看法律,收集信息,向有关部门咨询。当有人推介商品、理财产品、投资渠道时,要多发问、多质疑,调查相关公司的资质、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

  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高收益伴随高风险,高利诱惑往往存在陷阱,拒绝诱惑才不会上当受骗。法官提醒广大投资者,不要对非法集资抱有幻想,一定要看紧自己的腰包。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2014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公布 “皇家一号”案入选

下一篇:河南任免一批干部 涉及公安厅等政府职能部门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371-65718518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