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图书馆:创新服务手段 书香弥漫城乡
本台消息 据洛阳日报报道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智能产品占据我们大量时间的年代,仍有不少人喜欢到图书馆,捧起一本“对味”的图书,享受“悦读”的美好时光。近年,市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服务手段,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成为洛阳书虫们休闲充电的最佳场所。近日,记者走进市图书馆,体验这个现代化场馆带给市民的种种便利。
1 免费开放,图书馆人气爆棚
冬日周末,细雨绵绵,寒风阵阵,市图书馆的阅览室内却温暖如春,座无虚席。
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11年该馆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实现免费后,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大量市民前来看书。特别是寒暑假,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一直宅在家玩电脑,图书馆就成了全家人消磨时光的好去处。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让读者借书还书更方便,市图书馆从去年开始陆续增添了不少智能化设备。如大厅门口的自助还书机,其外形像一台ATM机,读者只需把书放到扫描点,然后点击还书,确认成功后将书放进收纳箱里就可以了。
除了海量的图书和报刊,贯穿全年的精彩活动也让市图书馆人气爆棚。目前,市图书馆共有中原大讲堂·洛图讲坛、洛图亲子教育大课堂、洛图梦想影院、洛图读者沙龙4个服务品牌项目,每年举办公益讲座50余场,播放优秀影片40余部,前来免费听课、观影的市民有两万余人次。
市图书馆还把服务范围扩展到市民的手机上。目前,市图书馆公众微信平台已经开放,读者关注之后就可在手机上享受馆藏书籍查询、图书续借、到期提醒、数字资源在线阅读等服务。
2 “总分馆”体系,公共文化实现城乡共享
“这一摞是今天刚从吉利图书馆还回来的书,那一堆是马上要派发到嵩县图书馆的。”走进市图书馆书库,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今年,市图书馆与全市各县(市)区图书馆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四级“总分馆”服务体系后,这样的情形每月都会上演。
“以前不少县里的居民反映当地的图书馆藏书较少,来市图书馆借书又太不方便。”该工作人员说,“总分馆”体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体系以市图书馆为地区中心馆,各县(市)区图书馆为总馆,在乡、镇文化站和街道文化中心设立分馆,把农村和社区的图书室作为基层服务点,建立城乡一体、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
记者打开市图书馆大厅里的书目查询机,发现在机器上不仅可以查到本馆的图书,而且县(市)区图书馆的藏书是否在馆、在馆数量等信息也一目了然。“这项功能就是在‘总分馆’体系建成后实现的。”该工作人员说。此外,我市各图书馆都在免费更换统一的读者证,持有此证的读者借书后,可就近在任一图书馆还书,实现了“一卡通”服务。
在与市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同时,各县(市)区图书馆的设施也纷纷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目前,偃师市、新安县、孟津县图书馆与市图书馆,都已是国家一级图书馆,今年年底前,栾川县、伊川县、汝阳县也将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水平。随着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市公共图书馆整体藏书数量已达到人均0.8册。
3 流动图书车,家门口的图书馆
在炎炎夏日或者寒冷冬季,借书或还书对读者尤其是老人、小孩来说十分不便。今年4月,市图书馆推出了流动图书车,装满图书的中巴车开到了各个小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借书还书业务。
“这个流动车可以说就是一个活动的图书馆,文学、军事、医疗保健等各类图书俱全,尝到甜头的市民都叫它‘汽车图书馆’。”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说。目前,市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每月都定时定点开进中侨绿城等10个社区服务居民。此外,全市大部分的图书馆也都配备了同样的车辆,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落到了实处。
另外,为了方便上班族在工作时间之外借书还书,市图书馆在大门口显眼的位置还设置了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该图书馆是一台外形酷似大型自动售货机的设备,只不过4层“货架”上整齐地摆满了各种图书。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图书馆橱窗内可同时存放480册图书,读者可在该图书馆自助查询、借书还书、办理读者证、阅报等,就像自助买饮料一样方便。管理人员会定期对图书进行更换,并根据借阅情况随时补充。
“通过这些创新服务,不仅让读者与图书馆有了更多的交流窗口,也让大家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该工作人员表示。